Sherrinford.H

辣鸡画手的自我修养⭐

墨兮卿言:

对中版《嫌疑人X的献身》之汤石关系的一点蠡测

在上一章《嫌疑人X的献身》点映札记的预析汇整篇里,有位亲在后文点评中回复“小设定引发的格局裂变”这一议题时,谈到关于教授的身份变化会对剧本的构架起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女魔头

确实我在看日版的时候,对汤川是产生了非理性的抱怨的。大结局时石神在被押解路上一开始的神情是一种满足的泰然,而见到靖子瞬间的绝望嘶吼,让人甚至觉得汤川是残忍的。他做出揭露真相这个抉择由于没有身份的支撑,会容易让人产生他是出于大学延续至今的解题竞赛需要的猜测。这个改编会让唐川的抉择显得更有平衡感。

其实,这个“平衡感”的提出,进一步地让我意识到,苏导对人设的改编所引发的中版影片在格局上的“裂变”可能并不仅仅是一望而知地,停留在“情理法的纠葛”这一个人抉择层面上那么简单,这个“裂变”最终会映射到人物关系的深层结构性调整上。

发布会现场,苏有朋透露,除了名字,自己对故事本身的设定也进行了更改:“原著中他们是大学时代的同窗,我们这里改成了中学。”这样的变化也得到了王凯和张鲁一的认可。王凯表示,唐川与石泓都是天才,彼此惺惺相惜,而这样的关系存在的时间越长才越实在。

这个微如蝴蝶振翅般的细小改编,却足以引起中日两版影片中在人物关系搭建上的突破性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男主汤川到底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之间的巨大反差——

在日版影片中,主打的是石神对靖子的爱恋与牺牲,而汤川作为局外人,完全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第三方旁观者视角,而福山雅治所饰演的教授在声线上就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所谓“高人”一是抽离,他与这个为爱而苦心设计的悲伤告白的故事应该是割离的;二是“高级”,两位男主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地位,从而所体现出的心态完全是两个境地,一个得志的大学教授和一个郁郁的高中老师,曾经的大学同学而已,如今的社会地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说“平等”其实也不太现实。汤川对石神,前期的感觉应该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后期慢慢发现真相时的感觉应该是带着怜悯的“惋惜”。但是,汤川和石神之间始终不存在那种“感同身受”“同病相怜”的共情效应。所以,日版影片里所呈现出的关系是汤川对石神的单方面围剿,石神通过障眼法,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自己被发现,但最后依旧是汤川发现关键,揭发真相。

而在中版影片里,靖子被放置在了一个背景化的叙事中,改编后的剧本则加强了唐川与石神年少时两小无猜的情谊,于是这里的唐川不可能再做回一个置身事外的第三方旁观者,因为两人前面的旧日情分越是纯真无瑕,就越会突显出他后面发现真相时的纠结挣扎——他对石神那岂止是重视,简直就是如同遇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般的惺惺相惜!天才的世界是孤独的,有时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或朋友。好不容易这样的一位知交能失而复得,可自己却又不得不亲手葬送对方。透过预告片,我们从罅隙中感受到了一个属于唐川自我的有血有肉有灵魂:

预告片里王凯的声音一瞬间有点让人恍惚,他娓娓道来牵扯出细枝末节,使得案件愈发的扑朔迷离。而教授在石神家久别重逢后的那一笑,阳光温暖而又有点脉脉含情,整个世界都瞬间亮了起来,这是他面对重逢不久后学生时代的故友久违了的“熟悉及亲切”,这亲切来自于天才的“孤独感”和骨血里面对可以旗鼓相当的朋友的认同感,是处于同一维度空间里的兴奋和被理解被挑战感,能够明显觉察出初遇时教授语调的轻快、久违的亲切;面对难题,他又是笃定自信可以有解答答案的,这是他这些年来培养出的和与生俱来的聪慧。

可他又高估了自己面对身边熟悉之人与道德伦理交战时的自我承受能力,面对多年的朋友深陷人命案的残酷事实,又面对理智道德情义的羁绊环绕,教授的声音里染上了一丝茫然,他并不是个不能接受此类事件发生的人,但他终究是一定会为此神伤纠结的人。他的理智告诉他,他必须用法律手段维护人伦道义,他的善良和那部分柔软让他疼痛,他无力改变至交故友走上犯罪歧途的罪行事实。他正义坚定,可是他一定会是疼痛难过的。他震惊于这个多年不见“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惊讶于他会为了那个卑微而又扭曲的爱,以过于残忍的执行力犯下深重的罪孽,灵魂之处可悲而又可怜。

“设计一道无人可解的难题和解答这道题,究竟哪个比较难?”果然,浑浊人海,覆去翻来,没人能够置身事外。片花中教授那句:“到底她为你做了什么,值得你这样?!”天意弄人,那种字字敲心的感觉,在得知真相后却又恨不得自己不知道的那种纠结和痛苦,都不用看脸,好像光听台词就扑面而来了……就像黑格尔所言“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在善恶之间,而是在两难之间”。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高希希执导过的一部悬疑罪案剧《花非花》,导演在设定主题时,立足于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犯罪心理。《花非花》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中案,借用破案故事的外壳,在案情侦破的逻辑进程中,一步步地展开对人性的剖析。剧中人物之间充满了高智商的较量,而导演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细节做文章,呈现出一幕幕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的戏剧效果,通过人物的心理世界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现实法则。观众被现实生活的逻辑一步步引导,情感和道德判断的天平在情、理、法的不同准则之间来回摇摆(原著在类型小说中,只能算二流,但演员的影视化二度创作绝对是提升了人物质感的)。

《花非花》的卡司表:
男主司马克(陈宝国 饰):留美归来,料事如神的研究犯罪心理的刑侦学专家,一个很深邃的男人,带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儒雅和睿智,外表冷凛而内心火热,兼具刑警的身份和学者的特质使得其人文关怀与对真相的透视与责任意识都很重。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男人的爱,确切地说是一部分男人,爱得深沉而又含蓄。司马克化名“路凡”,应项青之邀,以其大学同学的身份作掩护,受省厅之命调查几桩连环案。他对项青有着难以名状的情愫,但当他又发现项青很有可能就是命案元凶时痛苦万分。

女主项青(陈瑾 饰):项青以项伯远的偶然死亡作为契机,设局将警察引了进来,然后架桥铺线,巧妙诱导他们去怀疑造成悲剧源头的周怡。再后来,为了保住利基,保住项兰的未来与幸福。她纤痕不露地让该死的欧阳严死去,且手法干净利落——令其死因不明!藉此让自作自受的周怡彻底崩溃。用项青自己的话说,她是一只在被黑暗保护的萤火虫,当她放弃黑暗来到光明时,便注定会在晨曦中消失。司马克是她的希望,却最终却是一个绝望(项青的外公周至儒对两人的比喻:一个是空谷幽兰,一个是玉树临风)。因为她爱上了自己因设局需要而请来的刑侦专家,但是罪犯和警察之间距离实在太大了,以她那样玲珑剔透的心思,很快就发现自己与司马克的接近是一种“危险”,她无望地把他从自己身边赶走,但私心里还是念着他。

因为项青作案时很是冷静和周密,以至于警方找不到对方杀人的直接证据(虽然,司马克所搜集到的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就是项青)。在项青准备离国之际,公安局还是没有拿到确凿证据,眼看当事人就要逃脱法网。刑警队的李队长当着项青的面,给司马克戴上了手铐。项青问为什么,李队回答说因为司马克没有抓到罪犯,所以他犯了渎职罪。项青狠狠地怼了一句:“你这是滥用职权!”然后,转身向登机口走去。

航班起飞,警员们都很失望,惟独司马克心情复杂,似是沮丧懊恼,但又轻轻抒了一口气。然后,司马克忽然瞪大了眼睛,他看到她回来了!她平静地走到警察局长前面,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她是怕自己走了会连累到“路凡”。于是,她事先服毒,而且时间算得很准确,言尽于此时,命亦尽于此地……

项青对作案过程的精心策划体现出高智商犯罪的特点,而司马克对其个人心理和作案动机的调查分析如层层剥笋,入木三分。而项青与司马克彼此之间确是产生了某种若有若无的情愫:

宿醉后的司马克梦中呓语:项青……你别跑(然后,轻柔地呢喃)你别走……(后面加上一句)你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
在旁照顾的项青怆然苦笑:你是让我别跑,还是让我别走?
……

项青:“强中自有强中手,福尔摩斯也不会比所有的罪犯都聪明……但你让我意外,这让我很失败。”
“一个警察和一个罪犯……会有什么结果?”他不看她也明白,就像她不看他也一样知道结果。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还能够去爱人”,项青抬起眼看着他,“可你终究是机器,机器!” 
“不!我不是,我不是机器!”司马克痛到窒息,激动地大叫起来。沉默……一阵绝望的沉默。旷野的风绝望读呜咽着。

剧中男女主之间那种微妙模糊而又若即若离的暧昧,就像在跳探戈舞一样的你进我退,但始终保持着一步之遥的状态,恰恰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刑警与罪犯?这是一个伦理学上的争论,单在情感层面上却并不对立。

我记得之前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版影片发布会上,苏有朋形容唐川和石泓二人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你是我唯一的爱,也是我唯一的痛。”然后,王凯还在旁边补充了一句“相爱相杀”。可见,此次影片里将要呈现的是唐川与石泓之间的感情互动,并且是双方利益相关都被牵扯到其中,所造成的悲剧后果也是要双方共同承受的——

汤川对石神有情,石神对靖子有情,汤石之间则需要静静体会。然而,一旦石神愿意对汤川的“情”有所回应,那绝对是电光火石,激情四射的~So,在苏导的演绎中,两位男主之间会有相爱梗么?看到之前发布的双雄海报图,我觉得事情有点“危险”了……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破裂的胸怀

你若是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那么 让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像是 终于能 死在你的怀中

——席慕容《白鸟之死》

评论

热度(93)

  1. 共1人收藏了此视频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